环球即时:“日光基”与“清盘基”双景同现
伴随着“日光基”与“清盘基”的同时出现,今年基金市场“冷热不均”态势愈发凸显。数据显示,截至2月14日,年内近40只基金(A/C类合并计算,下同)因规模过小或持有人数过少等原因,即将面临清盘。但与此同时,“一日售罄”或缩短募集期的新发基金以及实施大额限购的存量基金也并不罕见。
业内人士预计,未来基金市场或进一步走向优胜劣汰,产品业绩以及投研能力的强弱或成为市场选择的要点。
“一日售罄”基金屡屡现身
(资料图)
久违的“日光基”再度现身基金市场。日前,华安基金发布公告称,旗下产品华安鼎盈一年定开将提前结束募集,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3月6日提前至2月6日。值得注意的是,华安鼎盈一年定开于2月6日开启募集,这也意味着该基金的募集期限只有一天。
部分增强ETF也将产品募集期大幅缩短至一到两天。例如,国泰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原定的募集期为2月6日至2月10日。但在募集期开始的第二天,该基金便宣布,为更好地维护投资者利益,募集截止日调整至2月6日,仅募集一天便宣告结束。同为增强ETF的博时中证500增强策略ETF也宣布,将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2月15日提前至2月7日,募集期限仅为两天。
而据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不完全统计,截至目前,年内共有40只基金宣布提前结束募集期,其中的6只产品募集期在两天以内,分别为华安鼎盈一年定开、国泰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、中庚港股通价值18个月封闭、嘉实京东仓储基础设施REIT、博时中证500增强策略ETF以及方正富邦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。
“基金提前结募的背后包括多种原因,一方面由于去年的震荡市场,产品收益良好的基金经理更受基民的认可,销售进度较好,从而提前结束募集期。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也希望在首发阶段主动控制规模,规避过大的基金规模对获取业绩带来的压力。”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谢后勤告诉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。
国泰基金也表示,公司在基金新发规模上一直有所控制,这样建仓和投资都更灵活,避免首发规模过大对基金经理建仓和获取超额收益带来压力,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。
近40只产品面临清盘
与“日光基”一同出现的,还有年内近40只面临清盘的产品,显示出基金市场愈发明显的“冷热不均”状态。
Wind数据显示,截至2月14日记者发稿,年内共有39只基金面临清盘,其中股票型、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的数量分别为13只、14只、8只。除此之外,还有QDII、FOF、另类投资基金等品种。
从清算类型来看,共有3只产品因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清盘,其余36只则皆经过了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,但多数清盘基金的最新规模或持有人数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。
例如,2月11日,浙商基金发布公告称,旗下产品浙商惠享纯债经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,决定终止基金合同。该基金也于2月12日正式进入清算程序。这也是年内第39只面临清盘的基金。四季报显示,该基金的最新规模仅为214.75万元。
2月9日,申万菱信价值优利也宣告清算。清算报告显示,截至2022年11月17日,该基金已经出现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,触发约定的基金合同终止条款。
历史数据显示,基金清盘数量和行情存在高强度关联性。据Wind统计,2017年至2022年,每年的基金清盘数量分别为109只、430只、134只、174只、254只和233只。而2017年至2022年上证指数的涨幅则分别为6.56%、-24.59%、22.3%、13.87%、4.8%和-15.13%。在行情较好的年份,基金清盘数量远少于相对行情较差的年份。
基民趋向“用脚投票”
实际上,今年以来基金市场的“冷热不均”已体现在发行、认购、业绩、清盘等多个方面。
今年以来,已有285只基金产品宣布暂停大额申购,多只产品业绩优异。仅2月14日当日,便有包括博时安盈、兴证全球合瑞、鹏华弘信等在内的11只产品宣布暂停大额申购,单日申购上限从5万元到3000万元不等。业内人士表示,暂停大额申购通常与控制基金规模的过快增长有关。
不过,尽管一日售罄和暂停大额申购的产品频繁出现,今年基金发行规模同比仍明显少于去年。Wind数据显示,以基金成立日作为统计标准,截至2月14日,年内新成立基金73只,较去年同期减少约56%;合计发行份额为432.82亿份,相比去年同期减少约67%。
业内人士表示,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,基金公司的专业性和业绩表现成为基民“用脚投票”重要的标准。
“基金行业有句老话,‘好发的时候不好做,好做的时候不好发’,之所以冷热不均,其实也是市场化的背景下基民用脚投票的结果。”谢后勤表示,这反映了机构投研能力的重要性,如果一只产品不能长期借助专业能力给基民带来收益,最后很可能会被市场所淘汰。
关键词: